力学
力学学科现为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年固体力学获批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学科依托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土木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力学学科作为工程基础学科的重要支撑和先导,目前已与土木工程、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动力、农业工程及食品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5个迎合国家急需、处于学科前沿、服务大型工程的相对稳定的特色学科研究方向:
(1)智能材料结构中力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结构损伤/断裂理论
该方向主要基于多物理场理论和超声波相关理论技术,利用新型的微纳米级的铁电功能材料,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各类材料与结构(尤其是航空材料结构)中毫米级损伤进行检测和监测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成功申请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防预研基金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优先发展领域课题2项,省级项目16项,校企合作项目若干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0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专著1部,教材1部,获江苏省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奖1人,镇江市科技进步奖1项。
博导:骆英 教授/博士(负责人)、袁富国教授/博士、许伯强教授/博士、王钟羡 教授/博士
欢迎多场耦合理论、智能材料与结构、结构损伤/断裂理论、无损检测等研究方向的博士进站研究。
(2)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及其应用
该方向紧密围绕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及其应用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特色方向,即非线性系统的多尺度效应,非光滑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分岔机制,以及非线性切换系统复杂动力学行为。近年来,该方向成功申报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0余篇。
博导:毕勤胜 教授/博士(负责人)、张正娣 教授/博士
欢迎非线性多尺度效应、非光滑系统复杂性及其分岔机制以及非线性切换系统复杂动力学行为等研究方向的博士进站研究。
(3)工业流体力学及工程中的多相流与复杂流动(挂靠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该方向主要研究工业流体力学及工程中的多相流与复杂流动、荷电多相流理论及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湍流减阻理论及流体机械及工程中的复杂流体动力学研究,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重要行业,同时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密切相关,甚至在国防科技的一些子领域内也经常能体现出本方向研究成果的关键作用。近年来,该方向先后完成并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等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SCI检索6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博导:李昌烽教授/博士(负责人)、王军锋教授/博士
欢迎两相流流动与传热、荷电多相流理论及应用、流体机械及工程中的复杂流体动力学、湍流减阻与流动控制等研究方向的博士进站研究。
(4)微/纳米力学、多尺度力学基础及测试技术
该方向主要研究微纳米变形载体的制作方法和技术、热障涂层宏微观残余应力的实验测试新方法、纳米(复合)材料动力学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高速转子动力学模型、非均质脆性材料的损伤断裂等,该方向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研国家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EI收录170篇,申请专利30项(已授权超过6项)。
博导:王成原 教授/博士(负责人)、刘金兴 教授/博士
欢迎微/纳米力学、多尺度力学基础及测试技术、非均质脆性材料的损伤断裂,以及金属材料在微纳观尺度上的本构关系与塑性力学等研究方向的博士进站研究。
(5)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该方向主要在工程结构的损伤、耐久性和防灾减灾,以及岩土力学两个子方向开展研究。致力于研究工程结构中与力学相关的一些挑战性课题,如大型工程结构的损伤、耐久性、退化等力学行为的研究、CFRP索预应力大跨混凝土智能桥梁控制以及“绿色” 建筑中的力学问题等。近年来,该方向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1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0余篇,完成鉴定4项,出版著作5部。
博导:陆建飞 教授/博士(负责人)、刘荣桂 教授/博士
欢迎土力学/孔隙介质力学及软物质物理和力学、混凝土结构损伤断裂/耐久性及自增强技术等研究方向的博士进站研究。
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成果丰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内力学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科着力开拓力学学科的新领域,注重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省部级等项目60多项,其他相关研究课题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12059多万元。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72篇,其中SCI检索225篇,EI检索134篇,ISTP检索3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申请专利55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科建有高水平的公共科研平台和学科方向特色研究平台,拥有MTS809材料试验机、GALDABINI QUASAR2.5桌面式材料试验机、真空蠕变试验机、LMS结构动态分析仪、Focus LT32-32超声相控阵探伤仪、Vic3D非接触全场应变测试系统、环境可控型E-Sweep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KEYENCE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两相流泵试验台、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1.0m×1.4m开闭两用低速回流风洞、离心泵振动噪声信号采集系统等大型教学科研设备。拥有ANSYS、ABAQUES及COMOSOL等一批大型分析计算软件,为本学科提供了先进的计算平台。